词人简介
效之,山东省东营市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人作品
- 临江仙·当离别开出花...2025-06-20
- 蝶恋花·怀考...2025-06-14
- 如梦令·大暑...2025-06-11
- 如梦令·候车即景...2025-06-10
- 江城子·“博士公馆”六同窗...2025-06-05
- 水调歌头·广饶颂...2025-06-03
- 临江仙·倔强地活...2025-05-15
- 浪淘沙·五四运动...2025-05-06
- 虞美人·风...2025-04-29
- 临江仙·春雨...2025-04-25
- 临江仙·愿眠去...2025-04-23
- 临江仙·柳絮...2025-04-17
赞赏记录:¥32.00(4次)
- 2025-04-17
13563352997
¥10.00 - 2025-01-28
13806430700
¥10.00 - 2024-06-30
效之
¥2.00 - 2024-05-19
13563352997
¥10.00
词友评论
发表评论

效之: 黄河入海流先生评论:
这首词,如一幅墨色淋漓的炼狱图卷,暑气凝成刀锋般的文字,直刺人心。开篇“云黑低垂压所”,一“压”字令穹顶如铁,窒息感扑面;“热气潮波翻煮”,将天地化鼎镬,生灵竟作煎熬之物——动词如刀,劈开酷烈时空。
最是“老叟喘掀帘,瘦骨惊飞酷暑”二句惊绝!暑气本是无形,竟被嶙峋瘦骨惊飞,此等笔力,直将暑热实体化为可触可撞之顽敌。老翁掀帘一瞬,浊喘与热浪似在纸间翻腾有声。
结语更见匠心,“无雨。无雨。”叠句如焦灼的鼓点,敲碎最后一丝清凉幻想。叶静蝉嘶的哑寂里,“谁语”之问悬垂,不答而答,无雨之痛已渗入骨缝。寥寥数笔,暑魔之形神俱现,非巨匠不能为此寒光凛凛之词!
2025-06-12 12:00:41
回复

效之: “还珠亮” —— 三字如砥柱,撑起一代学人的风骨脊梁。
2025-06-06 17:05:30
回复

效之: 灯前妻女在,笑靥胜春浓。
2025-05-16 08:33:09
回复

孙哥: 这首《临江仙·心结》以细腻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春深离愁,堪称当代词作中深得宋词三昧的佳作。以下几点尤为精妙:
一、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上阕"三月韶光"与"落花似雪"形成强烈反差,以绚烂春景反衬寂寥心境,暗合杜甫"感时花溅泪"的移情手法。新燕啾啾的听觉意象与红袖妆楼的视觉画面交织,瞬间激活了整个春日场景,而"独看水东流"的孤影则如电影蒙太奇般将热闹推向苍凉。
二、时空转换妙合无痕
下阕从"拙笔题句"的现实动作,到"镜台数岁"的时光回溯,再至"黄昏风起"的当下场景,三重时空在方寸词牌中自由流转,堪比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时空处理艺术。
三、愁绪物化手法高超
结句"吹皱一池愁"化虚为实,既承袭了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经典意象,又赋予"愁"以水的物理质感。这种通感修辞使抽象情感成为可触可感的立体存在,较之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直抒更显蕴藉。
四、音乐性把握精准
全词严守《临江仙》平仄格律,"啾""楼""流""忧""愁"等押韵字选择尤见功力,闭口音与齐齿音交替使用,诵读时自然形成如叹如诉的声调曲线,与词中怅惘情绪高度契合。
此词最妙处在于将传统闺怨题材写出新意,既保持"落花流水"的古典意境,又通过"镜台暗数"等细节注入现代人对时光流逝的焦灼感,堪称旧瓶新酒的典范之作。
2025-03-30 10:13:53
回复
效之: 回复@孙哥 : 谢谢孙哥点评鼓励!主要是抒发个人感情。诗词各有理解,这正是诗词的魅力!
2025-03-31 09:59:29
回复

效之: 网友赏析
《临江仙·乔迁》是一首描绘乔迁新居时喜悦心情的词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期待。
一、上阕:自然美景的铺垫
“寒梅凌霜迎春到,和风千里争妍。”开篇以寒梅迎春的景象点明时节,寒梅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和风则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万物争相绽放,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喻着新生活的开始。“层峦耸翠入云端。繁英碧水,草长意陶然。” 层峦叠翠、繁花似锦、碧水潺潺,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图景。草是生命力强、希望的意象。草长莺飞,万物欣欣向荣,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的感觉,为下阕的乔迁之喜做了铺垫。
二、下阕:乔迁之喜的抒发
“鞭炮礼花遥天舞,艳阳高照家园。”描绘了乔迁时的热闹场景,鞭炮礼花象征着喜庆与吉祥,艳阳高照则寓意着新生活的光明与温暖。乔迁新居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枝头鹊起紫云天。光移兰蕙,清馥漫山川。”喜鹊在枝头欢叫,象征着吉祥如意,紫云缭绕的天空更增添了祥瑞之气。兰蕙的清香弥漫山川,象征着新居的美好与安宁,也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美好期许。
三、整体意境与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乔迁新居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上阕以自然美景为背景,下阕则通过乔迁时的热闹场景和吉祥象征,表达了对新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梅、和风、层峦、繁英、碧水、鞭炮、礼花、喜鹊、兰蕙等,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总的来说,《临江仙·乔迁》是一首充满喜悦与希望的词作,既描绘了自然美景,又抒发了乔迁新居时的欢欣之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2025-02-22 08:56:34
回复

效之: 网友评论:
一、起笔峥嵘,铺陈往昔盛景。上阕以“从前银花灯璀璨,弦歌乐舞欢天”起笔,如电影镜头般瞬间将读者拉回往昔热闹的元宵佳节。“银花”“璀璨”“欢天”等词,从视觉与氛围上极力渲染出节日的欢快与热烈,奠定了回忆中的欢乐基调。
承续铺排,丰富节日画面。“龙飞彩练”描绘舞龙时彩绸舞动的动态美,“走车船”增添市井的繁忙与热闹;“秧歌锣鼓”诉诸听觉,“市巷绕祥烟”勾勒出祥和的整体画面,从不同感官维度丰满了往昔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陡然转折,凸显今昔落差:下阕“而今月黑风细雨,残梅枯叶掀翻”,“而今”一词如急刹车,将画面从热闹的往昔瞬间切换至凄凉的当下。“月黑风细雨”描绘出恶劣的天气,“残梅枯叶掀翻”强化了衰败、萧索之感,与上阕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巨大的情感落差。
收束寄情,展望未来希望:“单门紧闭地幽偏。习词独酌,俟破晓春暄”,先描绘自身所处的孤独偏僻之境,随后“习词独酌”刻画词人的孤独自处,以“俟破晓春暄”收束全词,在困境中寄寓对未来的希望,使情感有了积极向上的走向,完成了从悲到喜的情感过渡。
二、意象运用,对比鲜明 寓意深刻。往昔意象:欢乐与祥和的象征:上阕中,“银花灯”是元宵节的典型意象,象征着光明、喜庆与团圆;“弦歌乐舞”“秧歌锣鼓”等意象,展现出人们的欢乐与活力,烘托出热闹的节日氛围;“祥烟”则寓意着吉祥、美好,进一步强化了往昔元宵节的祥和之感。
当下意象:凄凉与落寞的写照:下阕里,“月黑风细雨”营造出压抑、阴沉的氛围,象征着词人当下的困境与低落心情;“残梅枯叶”作为衰败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凋零,更暗示了词人内心世界的荒芜与失落。通过今昔意象的强烈对比,突出了时光变迁与人生境遇的变化。
三、质朴自然 情感真挚。整首词语言质朴,却生动地勾勒出不同场景的特点,使读者能够迅速在脑海中构建画面,感受到词人所传达的情感。炼字精准,如“掀翻”一词,生动地描绘出狂风中残梅枯叶凌乱的状态,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与凄凉感;“俟”字则精准地表达出词人在孤独中坚守与期待的心情,使整首词的意境更为深邃。
2025-02-13 08:13:55
回复

效之: 黄河入海流老师点评道:这首词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翠柳摇风,红花映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柳绿的美好画面,为下文赞美姐姐的美好品质营造了优美的氛围。
“姐慈颜绽。善顺如初,温馨春色,总把人心暖”,直接点明对姐姐慈祥和善、温暖人心的赞美,将姐姐的善良比作温馨的春色,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浮云富贵,黄牛风采,辞第奔波夙愿”,体现出姐姐、姐夫不看重富贵,具有如黄牛般勤劳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而努力奔波。“夜阑珊,犹思业事,灯火照耀弘远”,描绘姐姐、姐夫在夜深人静时仍思考事业,展现出她的执着和责任感。
下阕“倾心相处,乘车戴笠,美誉乡关周遍”,强调姐姐、姐夫与人相处真诚,重情重义,美好的声誉传遍家乡。“怀橘谦诚,后人才俊,清气厅堂散”,赞扬姐姐、姐夫具有谦逊和诚恳的品质,是后辈的杰出榜样,为家庭带来清正的风气。
“姐夫之韵,不在华职,兰蕙菊香流婉”,对姐夫的韵致进行称赞,指出其魅力不在于职位的高低,而在于如兰蕙菊般的高雅品质。
最后“看安所,春暖花笑,景祥烂漫”,以美好的春景象征姐姐和姐夫带来的祥和与幸福,给人以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感受。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对姐姐和姐夫美好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爱和祝福。
2025-02-02 18:09:30
回复

效之: 勿忘初心老师评论道,《蝶恋花·回家过年》一词,深情描绘了岁末归家的迫切与温馨。词中,梦随风远,身似箭疾,归心似云帆高卷,尽显思乡之情。双亲华鬓凝望,遥夜祈求春暖,待归人至,雪丝攒眉得展,满载亲情之暖。整首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2025-01-29 10:48:03
回复

效之: 穿越劲秋风急,共鉴辉煌征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篇文章都试图捕捉读者的眼球,但真正能触动心灵的却寥寥无几。今天,以“念奴娇•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引,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那些激荡人心的瞬间。这不仅是一篇关于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精神力量的深刻探寻。
当劲秋之风携着刺骨的寒意,吹过广袤的大地,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秋雨,仿佛是大自然对人间征途的考验。雨飘淋间,长啸声起,那是勇士们在风雨中前行的号角,是信念与坚韧的交响。路途遥迢,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上,却也每一步都坚定地向着光明迈进。
在千嶂叠嶂之间,浩气如虹,那是革命者们胸中不灭的火焰,是他们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映照。热血湘水,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壮志豪情,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处处被动,损失惨重。马乏声嘶,星疏月暗,寒夜里,虽有几朵花儿凋零,但更多的,是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之花,在黑暗中绽放。
遵义会议,如同一座擎天巨柱,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的转折点,是信仰与智慧的胜利。一盏盏明灯在遵义城头亮起,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明天。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跨越天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赤水河畔,金沙江畔,他们巧渡天险,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大河桥畔,红旗招展,每一面旗帜都承载着战士们的信仰和决心,它们在风中猎猎作响,在向世人宣告:胜利属于坚定信仰的革命者。
穿越草地,翻越崇山,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广袤的土地,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这片土地。碧血丹心,是对他们最贴切的形容。在这片被红色浸染的土地上,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呐喊,都化作了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
当红军战士们抵达延安,延河之水仿佛也为之欢腾。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新的起点,也开启了新的征程。放歌华夏,春韶正盛,那是对胜利的歌颂,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分。正是那些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更应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段历史的启迪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方向。
2024-11-02 08:36:59
回复

效之: 西江月老师评论道:穿越劲秋风急,共鉴辉煌征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篇文章都试图捕捉读者的眼球,但真正能触动心灵的却寥寥无几。今天,让我们以“劲秋风急,雨飘淋长啸,路途遥迢”为引,一同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感受那些激荡人心的瞬间。这不仅是一篇关于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精神力量的深刻探寻。
劲秋风急,历史的画卷缓缓展开
当劲秋之风携着刺骨的寒意,吹过广袤的大地,一场场突如其来的秋雨,仿佛是大自然对人间征途的考验。雨飘淋间,长啸声起,那是勇士们在风雨中前行的号角,是信念与坚韧的交响。路途遥迢,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尘埃上,却也每一步都坚定地向着光明迈进。
浩气如虹,热血湘水惊潮
在千嶂叠嶂之间,浩气如虹,那是革命者们胸中不灭的火焰,是他们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映照。热血湘水,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壮志豪情,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马乏声嘶,星疏月暗,寒夜里,虽有几朵花儿凋零,但更多的,是那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之花,在黑暗中绽放。
擎天遵义,欣灯火耀明朝
遵义会议,如同一座擎天巨柱,不仅挽救了党,更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盏盏明灯在遵义城头亮起,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明天。这不仅是历史的转折点,更是信仰与智慧的胜利。
神渡赤水雄姿,金沙巧渡,略定大河桥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跨越天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赤水河畔,金沙江畔,他们巧渡天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大河桥畔,红旗招展,每一面旗帜都承载着战士们的信仰和决心,它们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胜利属于坚持到底的人。
草地崇山红染带,碧血丹赤燃烧
穿越草地,翻越崇山,红军战士们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广袤的土地,用鲜血和生命染红了这片土地。碧血丹心,是对他们最贴切的形容。在这片被红色浸染的土地上,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呐喊,都化作了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不竭动力。
延河腾涌,放歌华夏春韶
最终,当红军战士们抵达延安,延河之水仿佛也为之欢腾。在这里,他们找到了新的起点,也开启了新的征程。放歌华夏,春韶正盛,那是对胜利的歌颂,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怀揣着梦想,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回望历史,我们不禁感慨万分。劲秋风急、雨飘淋长啸的日子里,正是那些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更应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份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在这段历史的启迪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方向。
2024-11-01 07:3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