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端午怀屈原

作者:任冉日期:2024-06-10浏览次数:1493

扫描二维码在移动观看

汨罗江陨,祭乐千载愤,浩气端午。一部离骚千载唱,天问九歌离绪。竞渡龙舟,逐波随浪,隐约听锣鼓。万般哀曲,国灾家殁何处。


远古风骨长存,逆流而逐,汗青丹心取。去矣魂兮何处觅,五月极阳端午。粽米齐眉,雄黄酒饮,艾草香如故。沐兰汤里,去邪清燥安度。


甲辰五月初五(2024.6.10)酒多午后



微信图片_20240610160510.jpg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元稹《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元氏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关宴,万众喧溢,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遗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那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语然明皇不欲夺狭游之盛,未尝置在官禁。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词潜遭从行而已。”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眼色娟人”条:“念奴者,有姿色,善歌唱,未常一日离帝左右。每执板,当席顾眄。帝谓妃子曰:‘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每啭声歌喉,则声出于朝体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官妓中帝之钟爱也。”今按:念奴以有姿色, 善歌唱擅名于天宝年间,玄宗的品题“此女妖丽,眼色媚人”,更使之艳名远播。念奴的明艳娇媚,于是成为文人艳称的题材,形之歌咏,播于乐府。元稹诗有“春娇满眼”之句,《念奴娇》曲名,即取义于此。《念奴娇》乐曲的宫调,诸家记载不一。王灼《碧鸡漫志》云:“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中所制曲,予固疑之。然唐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词入此曲者。”张孝详明确注为大石调,姜夔词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大石调,又大吕调”。实际上,《念奴娇》的宫调只有两种:大石调和双调。此调以苏轼《念奴娇·凭空眺远》和《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双调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韵,后片十句四仄韵等十一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本词用苏轼《念奴娇·凭空眺远》词调格律格式,词林正韵。)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赞赏记录:¥0.00(0次)
词友评论
作者信息

任冉

任冉,上世纪六十年代(1963.2)生,无固定职业,无确定职称,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的自由学人;一个非常坚定的平民立场者,一个比较温和的民族主义者,一个不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爱人间,喜文字,以笔驾云,不落闹市。聊侃天下大事小情,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从不“哩格愣”。招数无定式,更新看心情。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进入主页
关注作者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1元

2元

5元

10元

我要赞赏
注:您的赞赏,中国词网将收取30%用于诗歌公益活动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已赞赏成功,但本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zhonguoc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