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解放军红叶诗社就“五四精神”召开了研究座谈会

五四话诗
——在弘扬五四精神军旅诗词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
任海泉
(2019年5月18日)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我们红叶诗社邀请有关专家和诗友,召开了弘扬五四精神军旅诗词研究座谈会。听了大家的精彩发言,深受教育和启发。我作了一首《五四话诗》的小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自古雄诗出少年,金戈铁马铸名篇。
强军召唤新吟客,李杜光昭盛世天。
下面,就用这首诗的四句话作标题,谈谈我的具体想法。
一、自古雄诗出少年
关于五四运动,我曾在《中华五千年》中写了一首五律加以纪念:
巴黎和会横,华夏被欺裁。
青岛归狂日,同胞屈异垓。
学生初举火,工友首登台。
德赛双旗展,百年新局开。
1919 年 5月4日爆发的这场运动,是由于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不顾一战参战胜利国中国的反对,把战败国德国侵占的我胶州湾领土划给了日本,使欧洲战场上十四万华工的血汗白流而爆发的。北京高校三千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得到广大工人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响应。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高举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开创了中国政治的百年新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入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革命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英雄、模范、烈士在青少年时期就卓尔不凡的感人事迹。从中华民族的绚丽诗史来看,又何况不是如此?许多著名诗人从小在诗词方面就有所建树,可以说,自古雄诗也是出少年。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七岁作《咏鹅》。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骆宾王为其写了《讨武曌檄》,令武则天深受震撼,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终其一生,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
诗圣杜甫称自己“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是说他七岁就能作诗,有志于用诗歌来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后来,他成长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诗王白居易五六岁能写短诗,十五六岁到京城长安请教名人。著作郎顾况看了他名帖上的“居易”二字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但读了他的诗卷首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说:能写好诗,住也不难。
宋朝的寇准七岁作《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据说这首诗是应客之请,在其父举行的宴会上三步吟成。后来他力主抗辽,澶渊退敌,举国振奋。
明朝的于谦十二岁作《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后来临危受命,指挥了北京保卫战,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
明末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就义时年仅十六岁,但是却留下了数百首诗,他的绝命诗《别云间》被选入了中学语文教材。这里看看他作的《采桑子》:
片风丝雨笼烟絮,玉点香球。玉点香球,尽日东风不满楼。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读了这首词可以强烈感受到,在夏完淳短暂的人生岁月里,承载了多少忧国忧民的情怀!
“少年”是个广义词,实际上既指少年,也含青年。诗词之所以为青少年喜爱,是由其艺术特性决定的。首先,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词,韵律优美,语言凝炼,章法严密,结构精致,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能满足青少年对美学修养的追求。其次,诗词长于言志抒情。好的诗词情感充沛,意象丰富,便于表现纷繁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阐述心灵的艺术,能满足青少年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还有,诗词是人格的写照。上述哪些文学巨匠和民族英雄,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从小就写诗立训,短短几首诗词,影响了他们一生的成长。可见,诗词还能满足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金戈铁马铸名篇
利用这个机会,我就着重讲讲青年官兵喜爱的军旅诗词。包括边塞诗、战争诗在内的军旅诗词,是中华传统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具特色、光彩夺目的部分。自古以来,许多诗人透过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铸就了吟唱千古的军旅名篇。军旅诗词以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为主旨,抒发的是报国志、英雄气、制胜道、边关情,深受作为军队主体的青年官兵的青睐。
——军旅诗词抒发的是崇高的报国志向。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是军人的初心和天职,也是其在从军路上克服千难万险完成战斗任务的不竭动力。戍边征战,报效国家,是军旅诗词的不变主题。
在这方面,一批投笔从戎的唐朝文人所写的边塞诗尤为突出。这里看看著名边塞诗人王翰三十四岁左右写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曾经打动过无数热血男儿心灵的千古绝唱。甘醇的葡萄美酒满盛在精美的夜光杯中,欢快的琵琶弹奏声正在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将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天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随军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在戎马倥偬之余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军旅诗词,贯穿其中的是母亲在其背上刺下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大家比较熟悉是他的千古名作《满江红·写怀》,其实在此之前他还写过一首《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是他率军收复襄阳六州,年仅三十二岁就被封侯后所写。表明他不为功名利禄所惑,念念不忘的是请缨北伐,收复中原,以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之中。
——军旅诗词抒发的是不屈的英雄气概。“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边塞是艰苦的,战争是残酷的,军人只有以自己的青春热血,才能换来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宁。歌颂英雄,振奋军威,是军旅诗词的永恒使命。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气吞万里,充盈着戍边将士不惧艰险、敢于牺牲的豪迈之情。请看他二十七岁左右赴西北边陲所作的《出塞二首》: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两首诗寥寥数笔,就生动地描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特别是第一首,被后人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作者被誉为唐代的“七绝圣手”。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但在国破家亡之际,她也写出了震撼人心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生作人杰、死为鬼雄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后两句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军旅诗词抒发的是深刻的制胜道理。军人生来为战胜,只有夺取胜利才能报效祖国,只有克敌制胜才能佩称英雄。探索制胜之道,是军旅诗词的重要内容。那些揭示战争双方运筹博弈规律的作品,往往是以咏史、怀古的面貌出现的。
先看看杜甫的《八阵图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前两句歌颂诸葛亮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建立了盖世功勋,尤其是创造了八阵图而声名远扬。后两句感叹战争规律就象流动的江水转不动坚固的石头那样是不能改变的,刘备在战略上一意孤行灭吴失策而导致了千古遗恨。说明再聪明能干的统帅,再能征善战的军队,如果违背了战争规律,结果只能是功败垂成。
再看看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不愧是驾驭七绝的高手,这首诗前两句记事,由“折戟”起承;后两句议论,在“东风”上转合。周瑜以弱胜强,关键在于火攻;火攻取得成功,关键是靠东风。说明要想在战场上取胜,必须充分利用客观条件,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局面。如果没有东风,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她的姐姐大乔可能已被关在铜雀台上,成为曹操的战利品了。
至于老杜和小杜是否借助这两首诗,感叹自己在政治上不得志,这里就不涉及了。
——军旅诗词抒发的是浓重的边关情结。边关情,也叫“玉关情”,过去一般指戍边征人的思乡之情,我认为还应有军人家属的思亲之情,退役将士的思战之情。情寄边关,怀念亲人、疆场和战友,是军旅诗词的多彩画卷。
请看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广大民众带来的痛苦。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长卷,以边关情贯穿全诗,气象雄浑,动人心魄。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赋诗词均开一代新风,才华享誉南北。他虽然是文人,但被贬后曾担任过黄州、舒州团练副使和宁远军节度副使等军事职务,在军旅诗词的创作方面也是一鸣惊人。请看他三十八岁时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抒发的就是边关情结,表达了请缨抗战的政治主张和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虽 “狂”态毕露,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据说,他的豪放词风就是从写这首词开始形成的。
与苏轼齐名的南宋大诗人陆游、大词人辛弃疾都有从军抗战的经历,更是创作军旅诗词的高手。他们的不少作品情系疆场,忧国忧民,即使离队还乡还梦回军营。
先看陆游六十八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做梦时还想着奔赴边疆,跨上战马,抗击敌人进犯。陆游活了八十六岁,临终时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土,统一国家,作了最后一首诗《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再看辛弃疾写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四十八岁左右所作。当时他被免官闲居在江西带湖。陈亮与他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由于他与南宋的主和派格格不入,四十二岁即被迫退休。直至逝世,他仍念念不忘带兵北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但“可怜白发生”,终究壮志未酬。
军旅诗词博大精深,军旅诗人灿若繁星。以上只是从内容的角度讲了几个方面,举了几位诗人,实际远远不止这些。由于篇幅有限,所举诗词的艺术特色就更不能展开分析了。
三、强军召唤新吟客
习近平主席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也是一支伴随着军旅诗词的强劲节拍成长壮大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指挥我军作战之余,创作了大量前无古人的军旅诗词。和平时期,广大官兵在练兵备战、守边卫国之余,也创作了大量清新动人的军旅诗词。这些军旅诗词,对铸军魂、振军心、壮军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领导下,我军战斗力水平提高之快、正风肃纪成效之大前所未有,面临任务之繁重、挑战之复杂也前所未有。当前我军建设进入实现党的强军目标的新阶段,军旅诗词的创作与传播,也要与这种新形势相适应。
首先,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背上吟诗”的精神。毛泽东从十几岁开始写诗,三十多岁领导秋收起义、缔造人民军队,指挥打仗之余创作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军旅诗词。战争生活那么紧张激烈,这些诗词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会见法国前总理富尔时说:“我的确曾经写诗,那时我过着戎马生活,骑在马背上有了时间,就可以思索,推敲诗的押韵。马背上的生活真有意思。”无怪乎,毛泽东的很多诗词就是直接写行军作战的:“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他创作了八首诗词,那首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 》也是马背上吟出来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战争环境不仅培养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也成就了毛泽东的军旅诗词。而创作这些诗词,也使作为统帅的毛泽东马背上的生活充满诗意,觉得“真有意思”,对指挥弱小的红军战胜强大的敌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要着力写出为部队官兵喜闻乐见,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军旅诗词。前几年,年届九旬的军旅诗友周东葵赴某集团军调研时发现,部队官兵非常热爱军旅诗词,关键是我们的作品要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我们的不少军旅诗人深入边防、海岛、场站、港口、阵地,写出了很多反映官兵喜怒哀乐的的作品。请看彭俊德写的《临江仙·边防战士》:
爆竹声声辞旧岁,人间正贺新年。团圆席上乐团圆。请爹杯自满,儿不在尊前。
谁畏守疆风雪骤,巡防正踏茫原。冰天雪地自开颜。家人千里外,祖国在身边
读了既令人泪下,又催人奋进。要使军旅诗词深受广大官兵喜爱,必须使我们的作品跟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步伐。请看魏新河的《水龙吟·黄昏飞越十八陵》:
白云高处生涯,人间万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轮居左,月轮居右。一线横陈,对开天地,双襟无钮。便消磨万古,今朝任我,乱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间无物,小尘寰、地衣微皱。就中唯见,百川如网,乱山如豆。千古难移,一青未了,入吾双袖。正苍茫万丈,秦时落照,下昭陵后。
这首词气势恢宏,情怀浓烈,时代感强。作者是空军特级飞行员,充分发挥自己能驾机廵空的优势,写出了有别于前人的作品,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还有,要帮助部队官兵自己创作军旅诗词,积极培育新一代军旅诗人。要看到,军旅诗词短小精干,生动形象,既可以当时脱口而出,立马写就,还可以事后字斟句酌,精打细磨;既长于言志抒情,又便于叙人记事。时间上可以化零为整,数量上可以聚少成多,质量上可以由粗到精,技能上可以由熟到巧。这就使其能够适应工作紧张多变、自主时间较少的军营生活。事实上,我们的官兵也在练兵习武、值勤备战之余,积极开展学诗词、写诗词活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海军辽宁舰的情况。
辽宁舰是我军的第一艘航母,全体舰员不仅要迎接难以想象的困难挑战,还要面对与亲人的长期分离。为此,他们一面坚守岗位丶履行职责,一面开展积极的文化活动 ,包括吟诗写诗,使得舰上的生活丰富多彩。结果,不仅圆满完成了战备、训练、试验任务,还出版了一本诗集《我的名字叫辽宁》。请看舰员聂益新写的《思念》:
青春飞逝人生短,聚少离多长夜寒。
浩渺航程心相伴,催我豪迈向深蓝。
短短四句诗,就把一个感情丰富的海军战士正确处理家庭幸福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全力以赴逐梦深蓝的心路历程写得清清楚楚。辽宁舰政委梅文在介绍这本诗集时说:“航母精神和部队传统浸染着大家,同样也被大家用手中的笔书写着、抒发着、传唱着。相信读者自会从中看出一种精神和气势,一种对党的忠诚与对航母的热爱,一种大英雄、真豪杰方能具备的壮志与柔情……”
多年来,解放军红叶诗社不断推动军旅诗词下部队、进院校、上讲台,收到了良好效果。诗社也派人专程看望了辽宁舰官兵,给他们送去了一批诗集诗刊,辅导他们写作军旅诗词,也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激发了创作灵感。
四、李杜光昭盛世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发扬五四精神,繁荣诗词创作,也要把握这个主题,坚持这个方向,牢记这个使命。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国传统诗词来自民歌民谣,其源头实际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传统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喜爱,但这种局面也是来之不易的。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人们对传统诗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古代文人对诗词的重视,是与科举考试联系在一起的。后来科举考试废除了,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在思想解放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也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汉字不如拼音文字先进,传统诗词束缚人民思想,妨碍社会进步,应该予以废止。但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强大的,汉字、诗词怎么弄也难以撼动。那些对传统诗词有看法的前辈们,后来也写了不少传统诗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汉字竟然非常适合计算机运用,传统诗词比新诗更成熟,更上口,更为大众接受。从此,以研究、创作、传播传统诗词为主的诗社、诗刊、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中国诗词大会,进一步加大了传统诗词在人民大众尤其是青年一代中的影响。我为此还作了一首《上网偶得》:
泱泱华夏五千年,全仗文明一线牵。
李杜苏辛今可在?喜看诗网满新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写传统诗词的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年青人背的多写的少;在网上流传的传统诗词数量空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从平仄宽严把握、新旧声韵选择、用典多少适度到语言雅俗运用,还存在不少分歧和争议。我们应该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传统诗词的光辉照亮盛世的天空。
最近,我回江苏省南通中学参加母校110周年校庆,专门给有我军飞行员摇篮之称的航空实验班的同学和想投身国防事业的普通班同学讲了一课,特别强调了一下推动青年人学习、创作传统诗词问题。毛泽东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接见中国留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推动中国传统诗词永续发展的历史重担,最终要落到青年人的肩上。现在学诗写诗的条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相信我们的青年人一定能承担起这一崇高使命。
我向有志于学诗写诗的同学们提了几点建议:一个是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大量阅读古代、近代和当代的优秀传统诗词和诗话词话,认真思考好诗好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中探究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从理论上武装自己。一个是多写。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写诗是写好诗的必要前提。多写不是盲目地乱写,要由浅入深,逐次突破格律关、语言关、意境关,做到写一诗进一步。特别是过格律关,不能知难而退,甚至否定格律在音韵美学上的作用。只有学会了诗词格律,才谈得上改革格律诗词。一个是多思。写诗词要力戒平庸。一首好的诗词,是佳境、佳思、佳句的有机结合。对自己写出的作品,要拿这三把尺子去衡量,力求达到三佳都有,至少要有一佳,否则只能是毛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首诗词只要有一两句启人心智的点睛之笔就是好诗,有的作品可能因此而成为世代流传的经典。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从立意、构思、觅句三个环节入手,先一气呵成写出雏形,再仔细推敲打造精品。
普及发展中华诗词文化,更要靠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推动。现在学生课本上的古典诗词已有一定份量,不宜再减少了,还可适当增加一些当代诗词佳作特别是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杰出诗作。老师授课要古诗、新诗并重,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外,还要相应教授一些格律知识。要规定高年级学生必须学习传统诗词的写作,在实践中体会平仄、押韵、粘对、拗救、对仗的运用之妙。课外活动组织应有诗词兴趣小组,不定期举办诗词讲座、吟诵、交流、竞赛。甚至可以考虑,高考语文试卷中,适当增加一些传统诗词知识的选答题,作文也可以用诗词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谈谈传统诗词的改革创新。与任何文学体裁一样,传统诗词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但这种改革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推倒重来。形式上可以“求正容变”,尽可能地遵循“正体”的格律规范,又允许有“变格”。这是马凯同志提出来的,我非常赞同。严格的格律规范,是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融变化的。内容上可以“推陈出新”,用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事物、新情感。方法上可以“旧诗新写”,以传统诗词的形式为载体,用新思维、新语言进行创作。“旧体新诗”是当代诗人刘庆霖提出来的,他认为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不是唐代的新诗吗?再看苏轼的《花影》:
层层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不是宋代的“旧体新诗”吗?刘庆霖坚持用旧诗的形式创作新诗,用新诗的理念经营旧诗,创作了不少“旧体新诗”,得到诗词界的普遍赞同。请看他写的 《冬天打背柴》:
一把镰刀一丈绳,河边打草雪兼冰。
捆星背月归来晚,踩响荒村犬吠声。
由此可见,遵循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古体诗词,旧诗词也可以新起来。可喜的是,象这样的“旧体新诗”,近年来在我们红叶诗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比如最近一期《红叶微刊》上发表的25首反映军嫂情怀的诗词,几乎都是这样的作品。这里看看郑相豪的《送夫归队》:
河堤携手柳丝斜,私语低眉忍泪花。
愿做戎装一枚扣,与君相伴到天涯。
把诗眼做在“戎装一枚扣”上,多么传神,多么生动,使整首诗都活起来了。希望这样的佳作,今后愈多愈好。


分享到: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