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疏句读

作者:贵食母日期:2019-11-14浏览次数:6668

扫描二维码在移动观看

原 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 ;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鉴赏:


《文心雕龙》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批评著作,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部书在成书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各个大家纷纷解读作注,每每都有精彩论述。我纯是从个人的理解出发,因才疏学浅,极力避免高深,力求简单明白,不求字斟,只求句酌,读而已。实际上简单明白就是好像自己已经明白了,每句感悟,谬误之处肯定很多。希望看到的人权当无事逛风景时,听到了一只苍蝇的嗡嗡声罢了。


疏句读:

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章的意义很大很大,大到能够与天地并生,文章为什么与天地并生?“文心”乃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就会与天地并生并存。并生者,始于天地;并存着终于天地。此处只回答为何与天地并生。此句的目的乃为“人” 是“实天地之心”而起句。


2、“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与“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 ;

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

此两句正是回答“文” 与“天地并生”的原因。天地有原始最初的混沌状态分化成形之后,“日月叠璧”丽天之象出现;“山川焕绮”理地之形铺陈,皆美轮美奂,此即刘勰“文”之另一义。接着此句的后一句“此盖道之文也。”正是说得此意。


3、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引出后文的“人”的说明语与过渡语。“仰观”与“俯察”、“吐”与“含”皆模拟人的动作和行为。“高卑”并不是指人的地位的高低与物与事的好坏,而是指“高者亲上,卑者亲下”,亲上者,遵自然之道;亲下者,成就万物。其最主要的职能是“各从其类”而运行。这也正是刘勰的提倡的为文要遵从“自然之道”的一个例证。


4、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自从出现了人类以后,由于人的特殊性,人的智慧是万物的唯一的。人聚集了智慧,那么也就和天地并存,因此就有了三才。《说卦传》里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系辞传》里有:“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老子的《道德经》上也有:“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虽然老子所说的并非指三才而言,但他已经突出了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刘勰正是此意,他的意思是说为文只能是人,没有人有“文”也不成文,因此他根据古《易》等之道引出人的因素。


5、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此句因上句而来,实是说人“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多家 对“天地之心” 注解已经非常明晰了。“天地之心”就是人处于天地中心的位置,刘勰在这里意涵有人有主宰“文”的作用。以他的遵自然之道的想法而论,绝不是不是指人能够主宰万物的意思。为什么刘勰用“五行”这个词来说“为五行之秀”,而不用“万物”词替代呢?“五行”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五行”不仅代表了构成宇宙的物质基础,同时“五行”的运化生克也预示着事物发生发展灭亡以及事物的循环往复的规律,同时“五行”也对应人的身体的各个部分以及人的情感。从中可以知道“万物”本身的局限性与静止性,而“五行”则很好地避免了“万物”词汇的缺点。刘勰用“五行”正是说明了他“原道”和“宗经”的观点。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是本段的很重要的论述,也是《原道》篇很重要的一个结论,更是《文心雕龙》整篇著作中的很重要元素。自然之道,自然会自然遵守,人的思想却很复杂,人事也很多变,那么人就有了遵守不遵守自然之道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刘勰在以下以及其它篇章的论述中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为文为什么遵守自然之道,怎样遵守自然之道,不遵守自然之道的文的表现等。


6、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心生”是指人具有了情感,有了认识外物和自我辨别的思想,这里的“心”不同于上句的“实天地之心”的“心”,上一句的“心”有“中心”,指人所处的位置是天地之间的中心的意思,显然与本句中指人具有智慧和情感的“心”不是一样的。“言立”则是语言的产生和文字的出现。“言”本义为鼓舌说话,《说文》:“言,直言曰言……”;“立”本义为站立,《说文》:“立,住也。”有树立、建立、设立、制定、订立的意思。“言立”就是要把说出去的话留存住,留存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来记录,记录下来就成了文。刘勰有在心为志,神与物游,情动于衷,发口为言,记言为辞,积辞成章的说法。这句话正是顺应了他的一贯的观点。人有了情感就要说话,说出去的话就是想要记录下来,这里按他的说法包括圣人、帝王、士大夫乃至民间的言行的记录(《诗经》就是一个例证),那么文也就出现了。不过他说的文,乃是“明”的文,只有“明”的文才符合于自然之道。不符合自然之道的文,就不会“明”,不“明”的文自然也就没有流传的必要了。


7、傍及万品,动植皆文:

“傍” 有 “本身之外的,别的”的意思。“傍及”有“推及,遍及”的意思。“傍及万品”的意思是说,除了人之外,推及“万品”, 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也都有文采。很显然刘勰在这里用了一个转折,他先是由宇宙推及到人,然后在此又由人转到了“万品”,通过“动植皆文”来进一步说人文。


8、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刘勰举出了“龙凤”、“虎豹”、“云霞”、“草木”、“花”来进一步论证“动植皆文”这一结论。他所引用的动植大致都有出处,《文言传》里就有“云从龙,风从虎,水流湿,火就燥。”和“天地变化,草木藩,天地闭,贤人隐。”之说。《诗经▪大雅·卷阿》中有“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和“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语;在《诗经▪国风·周南·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美。“龙凤”给人以吉祥的征兆是因为她们的“藻绘”;“虎豹”给人以光彩动人的姿态是因为他们的“炳蔚”;“云霞” 鬼斧神工的变幻多端的绮绮,比画工还有要妙;草木的繁盛与自然修饰而美丽的花朵,不需要高超的匠人来加工。可见刘勰不是随意引证事例的,大致这些动植物都能给人以美好的象征。不仅如此,他在《神采》篇中还说了“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从反方面验证了“动植皆文”的结论。在这两句中“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他指出了动物的自然文是其天性和属性;在“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中,他不仅指出了这些植物的天性和属性,还明确了无需人工之修饰的特点。这样的叙述有着不着痕迹的递进之妙。


9、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按照刘勰的上面的说法,“自然之道”的“动植皆文”已经很明显,似乎不需要在赘述总结了。实际上,这句除了总结上述的以外,还有其过渡的一面。原因是下文的“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也是“自然之文”。有了这个过渡句则文就不会显得突兀了。当然下句不仅仅旨在说明那些现象乃是“自然之文”,还有其更深的意义。他之所以用了“夫岂外饰,盖自然耳”正是抓住了它们的“自然之文”与上述的动植的例子里的这一共同点。


10、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

“至于”是承接了“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这个过渡段。“林籁”与“泉石”为实述之物,“竽瑟”与“球锽”是比拟之物。都是在“动植皆文”的范围之内。刘勰将通过龙凤、虎豹、云霞、草木贲华的每个个物而总结出来的“动植皆文”的形上理论落实下来,他将无形的理论落实到有形的视、听之中。通过管弦之乐,钟罄之音,有形之物可见,有音之器可闻,而得出了“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的结论,到此虽然好没有达到文章所成的阶段,然而情已经足了,只待人来了。


11、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无文而不如物,人是有心之器,物是无识之物,无识之物能够郁郁有文采,有心之器能不有文章吗?这里刘勰通过“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来引出“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一反问。当然能够写成文章的只有人,假使无识之物再怎么有彩,它也不可能自己写成文章的。这个引导看似合理,实际上是两回事。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主观行为。客观虽然能够引导主观行为,但是这个客观因素似乎超出无识之物的本身。无识之物既然郁然有彩,那就不需要人为的就自然而自成了。实际上,无识之物既然无识,那么它就必须借助人的情感而成章。无识之物与有心之器的文并没有太强的因果关系。好在“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个是非常正确的。

“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这一反问,不用回答就非常明白了,之所以刘勰用反问句是他更加重了肯定的语气。这一段说来说去都是为了这个结论而论述的。他的举事征验有一个特点,他都是从正面的,美好的事物来说的,并没有从恶的、丑的另一方面举例。这并不是他的疏漏,他的《原道》篇是说圣人的之道之文的形成,圣人之道之文当然都是美的,不需要引用反面例证。实际上,在以后章节中反面的例证非常多,这也是一种后来填补了。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赞赏记录:¥20.00(2次)
2019-11-15

双魚

¥10.00
2019-11-14

火烧云

¥10.00
词友评论
双魚: 静读师父解析,层层递进。如品佳茗,心神俱定。
2019-11-15 14:06:25
学山石: 大学问!
2019-11-14 21:46:42
火烧云: 欣赏先生佳品!
2019-11-14 18:10:15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1元

2元

5元

10元

我要赞赏
注:您的赞赏,中国词网将收取30%用于诗歌公益活动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已赞赏成功,但本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zhonguoc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