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熟了忆昭君

作者:注礼书屋日期:2023-11-23浏览次数:2453

扫描二维码在移动观看

噙珠玉树又金黄,敢与茘枝争盛妆。

万里晴空催鸟影,千声筛漏叹星霜。

飞蓬荒漠馀长恨,落雁沙洲几断肠。

弦曲红颜今古唱,琵琶焦子奏炎凉。


3c6d55fbb2fb43166504e209ba3dae2508f7d3ce.jpg


注:焦子,即枇杷。




王建武点评:



枇杷声响炎凉奏  味重琵琶恨断肠

                                                           ——注礼书屋《枇杷熟了忆昭君》浅说


小编猜想,注礼书屋在写这首七律时,一定是想到了“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这首打油诗,以及与“承惠琵琶,开奁骇甚!听之无声,食之有味。乃知古来司马泪于浔阳,明妃怨于塞上,皆为一啖之需耳!今后觅之,当于杨柳晓风、梧桐秋雨之际也”这段话有关的典故。自古以来,“枇杷”“琵琶”不分,是会让人诟病,让人嘲笑的。


学识渊博的注礼书屋,不会不懂这些。然而她却脑洞大开,利用枇杷与琵琶的谐音,避俗趋新,给了枇杷与琵琶崭新的含义,让枇杷奏曲、琵琶出味,还真是别有情趣,独出心裁。


《枇杷熟了忆昭君》是这首诗的标题。杜甫诗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琵琶千百年来,早就成了昭君的标志。而这个标题,首先就利用枇杷和琵琶的谐音,将枇杷、琵琶和昭君紧密地、巧妙地、不动声色地联系在了一起。


“噙珠玉树又金黄,敢与茘枝争盛妆。”首联,诗人就用拟人手法,刻画出了昭君“噙珠”的高贵,“玉树”的身形,“金黄”的色彩,“敢”“争”的勇气和坚强,“盛妆”的华美。枇杷在诗人笔下就一活脱脱的昭君。


“万里晴空催鸟影,千声筛漏叹星霜。”这颔联,颇有味道。因为诗人是在写枇杷呢?还是在写昭君,耐人寻味。应该说,难分彼此吧。承接首联,颔联以“万里晴空”“千声筛漏”为背景,明写枇杷与空间之联系,而暗含了昭君出塞时“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的场景。“催鸟影”又暗比了昭君为“落雁”。“叹星霜”又暗示了昭君出塞的壮烈与悲凉的境况。


“飞蓬荒漠馀长恨,落雁沙洲几断肠。”颈联在颔联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将拟人化的枇杷,将暗隐的场景和境况,直接变成了对昭君的描写。“飞蓬荒漠”“落雁沙洲”描写出了匈奴地域的荒凉萧索,在这种蛮荒芜秽的衬托下,“馀长恨”“几断肠”更是让人感受到那种悲凉、悲苦、凄清、凄苦和无奈无助,而主人公却是有“落雁”之美的昭君。


“弦曲红颜今古唱,琵琶焦子奏炎凉。”尾联首先用“弦曲”指代了琵琶,用“红颜”指代了枇杷,然后用互文手法,让“弦曲红颜“琵琶焦子(枇杷)”去“唱古今”“奏炎凉”,极为简练而精准地概括了昭君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为全诗合了个耐人寻味、余意绵长的尾。


纵揽全诗,或者说写到这儿,小编不得不由衷地拱服注礼书屋独具的匠心了。她分运用枇杷与琵琶的谐音联系,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让琵琶能结果,让箫管能开花。这种文不法古,独辟蹊径的文风,实属难能可贵。


全诗一气呵成,创意独特新颖,起转承合规范,对仗押韵工整准确,语言平实精练,是浩瀚诗词海洋中不可多得的一朵浪花。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赞赏记录:¥0.00(0次)
词友评论
苍梧山客: 拜读佳律,赏学甚赞!
2023-12-13 14:03:50
注礼书屋: 回复@苍梧山客 : 谢谢词友褒奖鼓励,共同探讨学习进步。
2023-12-14 21:50:40
作者信息

注礼书屋

退休职工,有上山下乡知青经历。❝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进入主页
关注作者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1元

2元

5元

10元

我要赞赏
注:您的赞赏,中国词网将收取30%用于诗歌公益活动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已赞赏成功,但本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zhonguoc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