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作者:注礼书屋日期:2023-11-05浏览次数:3210

扫描二维码在移动观看

红杏从来颜色真,出墙羞涩见污尘。

儒生采朵多无信,掮客攀枝少一纯。

思绪犹如三伏雨,迷离恍若絮绵春。

劝花弃却心头结,也学玫瑰带刺身。





赏析:王建武



文不按古言红杏  独妙匠心去心结

                                          ——注礼书屋《杏花》小议


宋人计有功曰:“文不按古,匠心独妙。”注礼书屋的《杏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她文不按古的独妙匠心,也确实让小编浮想连翩,脑洞大开。我们的前辈,对杏花是情有独钟,赞不绝口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轻风细雨不叮嚣。”杏花,是春的代言人;杏花是春的代表色,王安石《北陂杏花》四句,就有三句写到了春。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也难怪,没有杏花的春,还是春吗?不在春天里绽放,还是杏花吗?不管前辈们明说没有,在千百年来读者的心目中,杏花就是形容或者比喻姣美纯洁,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美女的。而李贺就直接捅破了这扇窗户,用“裙垂竹叶带,鬓湿杏花烟 ”,  直接将美女与杏花互比。


在小编看来,我们的前辈把“杏花”已经写到了极致,若无新意再去写杏花,不是矫情,就是井蛙。可是注礼书屋偏偏提笔写了杏花。虽立意浅显,着笔轻淡,但也让小编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感受。


“红杏从来颜色真,出墙羞涩见污尘。”起句,诗人用“颜色真”夸奖了杏花的美与纯。用“出墙”夸奖了杏花的青春活力。用“羞涩”表现了杏花的性格。用“见污尘”说明了杏花面世时的环境。这“见污尘”三字,是诗人与前辈描写杏花的最大不同点,也是理解诗人匠心独具的纲。前辈们杏花不是“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就是“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哎!如今世人把“红杏出墙”比喻成女人出轨,“红杏”几乎成了出轨女性的符号。是红杏之过耶,还是“污尘”之过?令人深思。而“见污尘”则明确地指出了今之红杏与前人笔下红杏最根本的不同处。


颔联“儒生采朵多无信,掮客攀枝少一纯。”诗人此刻不知是在告诫红杏,还是在喃喃自语,不要轻信,不要染尘。尘世中无信者,不纯者比比皆是,不论他是儒生还是掮客。这也算是诗人对“红杏出墙”为何会有语义演变的间接回答吧。


颈联“思绪犹如三伏雨,迷离恍若絮绵春。”诗人要说的是:不幸,一些杏花呀,迷离的思绪就像“三伏雨”“絮绵春”,阴晴莫辨,漂浮不定。稍有不慎,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就能污染真性。


尾联“劝花弃却心头结,也学玫瑰带刺身。”诗人在劝慰杏花,也许是在告诫自己,一定要清心寡欲,洁身自好,一尘不染。并让身上像玫瑰一样长出刺来,保护好自己。


应该说,注礼书屋是喜爱、推崇前辈们对杏花的描写的。“杏花从来颜色真”不仅是对杏花的赞美,也是对诗词前辈们的赞美。然而,对“一支红杏出墙来”的褒义,变成了“红杏出墙"的贬义,诗人是感到痛心疾首,并引发深思的。而“见污尘”,似乎是诗人对“红杏出墙”语义演变的暗示。写到这儿,诗人的“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似乎不用小编多作解释说明了。


殷切希望美丽的红杏,充满青春活力的红杏,能生活在一个日朗风清,月朗如水的清平世界,荡荡乾坤中。让春天的杏花更娇美妩媚,让娇美的杏花更春意盎然。西晋张华曰:“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纵揽全诗,《杏花》的时代感、思想性、艺术性均堪称上乘。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赞赏记录:¥0.00(0次)
词友评论
作者信息

注礼书屋

退休职工,有上山下乡知青经历。❝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进入主页
关注作者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

觉得不错,我要赞赏!

1元

2元

5元

10元

我要赞赏
注:您的赞赏,中国词网将收取30%用于诗歌公益活动和平台运营,70%将用于支持作者的创作。如果您已赞赏成功,但本平台未显示赞赏记录的,请将付款页面截图发至:zhonguoc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