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不限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民谣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抒怀 愤恨 怀念 生活 历史 借古抒怀 壮志 惜春 女子 伤怀 离恨 怀才不遇 旷达 向往 感叹 纪游 惜花 思国 言志 回忆 伤春 追求 赞颂 歌女 相思 故事 落花 优美 苦闷 怀人 人生 议论 西湖 壮志难酬 赏月 其他 想象 月夜 白菊 神话 登高 最美 典故 猖狂 祝寿 恨别 劝勉 自白 无奈 春愁
作者:
不限 范仲淹 苏轼 毛泽东 岳飞 陆游 李清照 李煜 辛弃疾 柳永 晏殊 纳兰性德 李白 郑燮 秦观 白居易 王观 刘禹锡 杨慎 李之仪 张志和 欧阳修 秋瑾 元好问 姜夔 温庭筠 晏几道 韦庄 宋祁 周邦彦 米芾 冯延巳 贺铸 唐寅 晁补之 刘辰翁 黄庭坚 张孝祥 赵彦端 苏辙 张先 万俟咏 刘著 王安石 马子严 康与之 朱敦儒 姜特立 黄孝迈 严蕊 顾夐 吴潜 陈与义 乐婉 王国维 京镗 沈蔚 陈亮 赵佶 施耐庵 钱惟演 程垓 张炎 吕本中 蒋捷 潘阆 蔡伸 王沂孙 孙光宪 吴激 聂胜琼 刘过 文天祥 朱淑真 朱彝尊 杨炎正 佚名 仲殊 汪元量 杨冠卿 陈克 范成大 吴泳 吴文英 文征明 陈著 石孝友 张元干 朱栴 杨万里 顾贞观 王清惠 皇甫松
朝代:
不限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宋代苏轼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翻译

    油腻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缓着双口口,等待留给心上人。
          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哪个说口口,口系入心上人的心中?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注解

    腻红匀脸衬檀(tán)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pín)。连理带头双口口,留待与,个中人。
    檀唇:檀香脂涂的嘴唇。会:理解。两眉颦:皱眉。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或两树枝条相连,俗称吉祥之兆,比喻恩爱夫妻或象征坚贞爱情。连理带:绣有连理植物的衣带。头双口口(口口疑为“飞燕”之脱漏):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留待与:等待留给。

    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谁道口口,口系得人心。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qiáo)悴(cuì),到如今。
    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的殿堂。口口:疑为“连理”之脱漏。口:疑为“能”之脱漏。绿窗:绿色的窗子,这里指女子居室。憔悴:烦恼,困顿,黄瘦。


    赏析

        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写侍妓浓抹“暗伤春”。“腻红”,“檀唇”,描艳妆,凭此香诱人,可谓艳妆浓抹难相宜。“晚妆”,表明侍妓的夜时活动。这是不同凡女的举动,“暗”与“晚妆”照应,表明行为不是光明正大,而是偷偷摸摸的。“暗”字一用,侍妓的性格暴露无遗。“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特写侍妓的特殊举动。一是“捻花枝”招揽过客,一是“两眉颦”显得焦躁不安。最后三句“连理带头双飞燕,留待与、个中人”,特写侍妓的另一个特殊举动。一是身着“连理带”,象征忠贞于过客,永不改移,一是头缀“双飞燕”图,暗示跟随过客,永不分离。天涯沦落无故人,可谓一厢情愿。苏轼在嘲讽中不免带有几丝同情。

      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淡烟笼月绣帘阴,画堂深,夜沉沉”,写侍妓欲入宫中的阴沉气氛。“淡烟笼月”点明时间为灰蒙蒙的月夜,“绣帘阴”衬托侍妓的晦暗心态,“画堂深”想象所去之处的阴郁气氛,“夜沉沉”则点明长夜漫漫,心事沉重。“谁道连理,能系得人心”?写侍妓的疑惑与企盼。“连理”,象征送过客传情之物,“系得”,表明为得宠之举动。这“难道”为怀疑词,即“连理带”之赠送谁说能“得人心”、拴住过客之心?因为风月场上的侍妓已是多如牛毛了。为此,苏轼在最后三句“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中,发出同情性的感叹。妓女在风月场上,一般所遇是寻花问柳的男人。一旦觅到稍有同情心的男子,便对天发誓,甚至以命相许,指望他能帮助自己跳出火坑。这个侍妓在宿室暗暗地会见心上过客之后,担心他不接受“连理带”或“双飞燕”信物,尽是烦恼,直到如今。如果连最后一线希望都破灭了,既成不了“连理枝”,更成不了“双飞燕”,而只能成为被侮辱的玩物而被抛弃,其痛苦就更为沉痛惨烈了。这真是可怜!可叹!可悲!

      全词凭借描写、记叙、回忆、烘托、象征之笔,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由腻红、檀唇、晚妆、暗伤春、捻花枝、两眉肇、留待、系得人心、偷见、憔悴,连续性的表现,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背景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六月,苏轼自家乡四川到京师应试,耳闻目睹宫廷生活,深有感触,尤其对纨绔和艳情习气颇为不满。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苏轼作该词以披露之。

  •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代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翻译

    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注解

    断虹霁(jì)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héng)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líng)醁(lù)?
          断虹: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扶疏:繁茂纷披貌,意为枝叶繁茂。姮娥:月中女神娥。汉时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一轮玉:指圆月。醽醁:酒名。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老子:老夫,作者自指。临风笛:一作“临风曲”。坐来:马上。霜竹:指笛子。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时。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词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清的动态感。“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为了表现它清辉依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姮娥孤栖”,“嫦娥倚泣”的形象,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用散文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密茂的树林中徜徉。“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最爱临风笛”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孙郎感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创作中。


    背景

    宋哲宗绍圣年间,黄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改移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据任渊《山谷诗集注》附《年谱》,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八月十七日,黄庭坚与一群青年人一起饮酒,有个朋友名叫孙彦立的,善吹笛。于此情此境中,黄庭坚援笔写下这首词。

  • 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 玉阑干外清江浦

    宋代李廌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阑:栏)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

          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 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解

          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赏析

           这首词,是写春夏之交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之交,往往有这样的景色。陶渊明“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下片由景入情。见到天涯的雨,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种怀人的孤寂感,不免要涌上心头,于是幻想就进入了枕上关山之路。只有模糊的梦影可以回忆乘鸾的旧踪。碧芜千里的天涯,自然引起“王孙游兮不归”的悠悠之思呢。可是温馨的会面,在梦里也不可能经常遇到。“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这么一结,进一层透示这仅有的一霎欢娱应该珍视,给人的回味是悠然不尽的。

      这首词虽是相思怀人之作,但格调清朗疏淡,没有一丝缠绵悱恻的凄清,在同类题材中不多见,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

      艺术手法上,这首词层次分明,对比鲜明;上片写白天,下片写晚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 南乡子·春闺

    宋代孙道绚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翻译

    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杨花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

    注解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xiān)。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晓日:早晨的太阳。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忺:适意。春山:指女人眉毛。

    闲把绣丝挦(xián),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yān)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挦:取。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陌上:田问小路上。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赏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身的环境和天气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的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还有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这样视觉上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副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那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

      絮一直飞,气氛不算融洽。寂寞的屋檐下,她渐渐感到心在变化。她的丈夫始终都没有归来,她显得非常的惶恐不安。她怕帘外的飞絮,再次撩拨起自己的情思,故迟迟不敢卷起珠帘去看。这个过程,是一种煎熬,更是矛盾而痛苦的。宋代诗人盛世忠《倦妆图》一诗中写有:“料应春事关心曲,怕见杨花不卷帘”。朱淑真也怕卷帘,她在《谒金门》中写:“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还有《生查子》中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这些诗词中写的“不卷帘”,都属于同一个意思。

      这首《南乡子》以景开篇,又以景结情,首尾呼应,手法娴熟。故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欢。

      明朝作家沈鲸的昆剧剧本《双珠记》和清朝手抄话本小说《锦绣衣》中,都曾引用过这一首词。不过,小说《锦绣衣》一书里却把这首词误写为唐朝孙夫人所作。另在清朝诗词家舒梦兰编写的《白香词谱》中,对此词亦有记载。

      明初杂剧作家贾仲明,在他写的剧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中,更是将这首词诠释得细腻动人,深情而缠绵:

      “伤春病染,郁闷沉沉,鬼病恹恹。相思即渐,碧窗唾渍稠粘。几缕柔丝空系情,满院杨花不卷帘。鬓軃楚云松,懒对妆奁。。。。。。”


    背景

      宋徽宗大观年间,女词人孙道绚的丈夫外出未归,孙道绚独自一人在家。春日早起,孙道绚因内心孤寂思念丈夫而作该词。

  • 浪淘沙·小绿间长红

    宋代晏几道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翻译

    小小的绿荫丛中,开着嫣红的鲜花;阴露滋润着花蕊,隐约地娇羞地藏在迷蒙的薄雾之中。花开花落,年年都是一样的。只恨当年初恋时,手拉着手儿,在这绿荫丛中,鲜花盛开之处。这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往事如梦一场空。
    山重水复,遥相阻隔。当年的欢笑和恩爱,从此断绝,此后再难得到。已尝尽了失恋的痛苦和悲哀而长期处在离别当中。斑白的鬓发再告诉我,他早已远去不再回来。何止几个年月呵。

    注解

    小绿间长红,露蕊(ruǐ)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xié)手处,往事成空。
    “小绿”句:形容花草的红绿相间。长红:成片的红花。蕊:花蕊。烟丛:露水迷蒙的花丛。“花开”句: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惟:只。携:牵。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拚(pàn)长在别离中。霜鬓(bìn)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拚:合弃,不顾,不惜。霜鬓:白色鬓发。霜鬓,代指离人,也是自称。


    赏析

      词的上片先写春日花开的景色,感慨物是人非,往事成空此。开头两句着力渲染花草的繁密茂盛,其中暗含着相比之下人不如花的意思,但抒情主人公并没有沉浸在愁闷、虚无的情绪中,而且很顺畅地过渡到了第三句“花开花落昔年同”。“花开花落昔年同”言外之意是:人却不同了,感情变了,爱情毁了,人也老了。接下触景伤怀。当年曾在花前携手同游,今日花开依旧,而往事不复。这也像他在《归田乐》中所写的:“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前三句写春景,虽未点染如何美丽,也未写如何萧瑟,只淡淡叙写。笔锋一转,“惟恨”二字,使人顿觉前面所写春影也都染上愁容。

      换头写相逢之难,有词人要另寻知音之意,一个“拚”字,却表明了他对爱情的决心,使这首诗的格调胜出其他怀人词一筹。

      下片感叹重逢之难,但已作好长期忍受离别之苦的准备,即使等待到两鬓成霜,也在所不惜,表现出感情的深沉,也表现出较高的精神境界。“山远水重重”,写道路阻隔,人各一方。“一笑难逢”,是说难得再见佳人一笑。古人有美人一笑千金之说。南朝梁王僧孺《宠姬》诗写道:“再顾连城易,一笑千金买”。这首词中“一笑难逢”有两层意思:一说当年曾见佳人一笑,已经十分难得,如今山水相隔,不能期望再逢佳人一笑了;二说有了当年“一笑”,即使长在别离中也心甘情愿了。从当年“携手”,到如今已是鬓发如霜,彼此没有机会相逢;而从今以后,依旧是山水相隔,不知还要度过多少花开花落的春天,那么,对“往事”的追忆也会年年依旧吧?

      词家将旷远深重的怨情融入词中,感情真挚,幽怨弥深。通篇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堪称词中胜境。借花开花落言恋情变故, “霜鬓”更知“一笑难逢”。词意含蓄,哀婉凄切,余味无穷。

      末二句以“鬓已成霜”这一最有代表性的变化,表现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深,自然而深婉。同时这首词也抒发了对景伤春伤别的淡淡愁绪,并无更多深意。


    背景

      该词创作于北宋。晏几道经常即席作词,命歌伎演唱,“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这首伤春思人的词是词人席间即兴之作。

  • 卜算子·赠乐婉杭妓

    宋代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赏析

    宋有一位姓施的酒监官,和歌姬乐婉从相识到相知,早已是如胶似漆了。可眼下因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们不得不分开。他郁闷、纠结,恨不能带她一起随行。无奈之余,填了一首《卜算子。赠乐婉》的词,赠给她留作纪念。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他们一相逢,就很快坠入了爱河。李白也说过:“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男女一见便钟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识。这种感觉,宝玉应最有体会。初见黛玉之时就说了:“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恨不相逢早,此话虽真,但比起很多人来,他还是很幸福的,又何来此恨?想那张籍所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诗中的女子名花有主,婉言谢绝了一个男子的追求。虽说那男子痛心不已,可毕竟人家是有妇之夫,还是发乎情止乎礼吧。苏曼殊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他写道:”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同样是相逢,遇见了喜爱的人,却因自己跳出三界外,已出家为僧,也只好望而却步。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张爱玲说:于千千万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千万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人生的道路上,他就这样不经意地的遇上了她,然后不小心地爱上她。爱原本没有对错,要的是两心相悦,你情我愿。施酒监终日在青楼酒席之间,虽说认识了很多女子,却找不出一个像乐婉这样对他好的女人了。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茫茫人海中,原本相识就不容易,他们庆幸成为了知音。所以,他才说这个世间,始终觉得她最好。

      只不过,他这一句有几分是真,尚值得深思。

      因为自古男子和青楼女子相恋,大都是男子薄情寡义,负心抛弃女子。古代青楼女子的爱情,之所以容易出现悲剧性的一面,究其原因,其实并不在于她们身份的低微,而是她们太过天真地去追求完美的爱情了。结果到头来,受伤的总是自己。想想,霍小玉也好,杜十娘也好,她们不仅都没有逃脱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虞美人·梳楼

    宋代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翻译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注解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míng)濛(méng)处。楼儿忒(tè)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mì)归舟。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梳楼:指女子梳妆楼,即闺楼。丝丝: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喻指丝丝愁绪。溟濛: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忒:太,过甚。藏:隐忍、按捺已久。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qiǎn)。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客子:指思妇远在异乡的丈夫。乡关:家乡。消遣:消解、排遣愁闷。阑干:本指栏杆,这里是借指海棠花红绿相映、纵横交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详。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灭南宋。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梳楼》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 诉衷情·柳腰空舞翠裙烟

    宋代吴文英

    柳腰空舞翠裙烟。尽日不成眠。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又轻年。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赏析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天景色。此言春季的白天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天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天天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天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天天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天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主办单位:中华诗词学会企业家工委会
京ICP备18058427号-1
投稿邮箱:zhonguoci@126.com 投稿审核时间:9:00-17:00
授权法律顾问单位:北京桂佳律师事务所
北京无戏天下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中国词网
中国词网

微信扫码关注

网站建设:蓝杉互动